電氣化浪潮滾滾而來,世界各大汽車品牌在面對這種變革時反應不一,有的會不緊不慢、以逸待勞;而有的則雷厲風行,順勢而行。
近日,大眾公布了電氣化轉型新規劃,集團將投資890億歐元(約合人民幣6407億元)用于電動汽車和數字化領域的研發,這一投資額將占集團總投資額的56%。
預計到2026年,大眾汽車售出的新車中將有1/4采用電池驅動,且計劃在2025年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領導者。
此外,集團還將2021年營業利潤率目標上調至7.5%(原計劃6%),預計交付約900萬臺汽車。
具體來看,大眾集團加加速歐洲工廠電氣化轉型,其中對于下薩克森州的投資約210億歐元,用于改造沃爾夫斯堡、漢諾威、布倫瑞克、薩爾茨吉特、奧斯納布呂克和埃姆登的工廠。
預計到2023年,沃爾夫斯堡工廠開始生產大眾ID.3,并在2026年生產大眾Project Trinity(SSP平臺的首款量產車型)。
漢諾威工廠將實現全電動化,在該地區將用來實施奧迪Artemis計劃,另外還包括賓利的首款純電動車型、大眾ID. California以及ID. BUZZ等等。此外,漢諾威工廠還將生產MEB以及SSP平臺上所需的零部件,包括電池、電驅系統等電動車所必需的產品。
薩爾茨吉特工廠將發展成為大眾歐洲電池中心,2025年起將投資20億歐元用于電池生產的研發、規劃和控制等,為此大眾還將會成立一家新的公司,負責整合集團所有與電池相關的活動。
在萊比錫將通過PPE架構生產兩款保時捷的新車,卡蘇爾姆工廠將重新裝備奧迪E6車型系列(奧迪家族最新旗艦級純電轎車,或命名A9 e-tron,計劃2024年發布),而從2026年開始,布魯塞爾工廠將生產奧迪Q8 e-tron。
在伊比利亞半島,大眾計劃從2025年開始在Martorell(馬多力)工廠生產緊湊型電動汽車,在Pamplona(潘普洛納)的工廠生產電動SUV。
大眾汽車在面對這股電氣化浪潮時,表現出更多的是一種堅決和果斷,對于如此大體量的車企而言,這種果敢確實讓人為之動容。